
【說古道今】
《南史·宋孝武帝紀(jì)》記載:“少機穎,神明爽發(fā),讀書七行俱下,才藻甚美,雄決愛武,長于騎射。”南北朝時期,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年輕的時候機敏聰穎,神清氣爽,讀書時七行同時往下讀,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,又做事果斷,喜歡習(xí)武,長于騎馬射箭。
古代書策都是豎排,字自上而下,行自右而左,七行一起往下讀,這不僅需要一心多用的特殊技能,也需要過目不忘的記憶力。后世即以“七行俱下”來形容一個人讀書速度非常快,閱讀能力特別強,也用來形容一個人天資超群,聰明過人。《五燈會元·卷十》中說到永明延壽禪師:“既冠不茹葷,日唯一食,持《法華經(jīng)》,七行俱下,才六旬,悉能誦之。”永明延壽禪師二十歲時就不吃葷食了,而且一天只吃一頓飯,手持《法華經(jīng)》,七行俱下,剛剛六十天,就能全部背誦了。
如果機械理解的話,“七行俱下”其實還不是讀書最快的?!读簳?middot;簡文帝紀(jì)》載:“太宗讀書十行俱下。九流百氏,經(jīng)目必記。篇章辭賦,操筆立成。”南北朝時期,南朝梁簡文帝(廟號太宗)蕭綱小時候,讀書則是十行俱下,各種書籍,過目不忘;各種文章,提筆而就。“一目十行”的典故,就是從此而來的。
讀書當(dāng)然不是越快越好,但讀得太慢了,又如何博覽群書,如何讀破萬卷呢?讀書也需要細(xì)嚼慢咽,只吃不消化,類于跑龍?zhí)?、走過場,讀多少書都是徒勞無益。讀得快,才能讀得多;讀得多,才能有所積累;有所積累,用時才能泉涌而出,信手拈來。讀得快,還要記得住;記得住,還要理解得了;理解了,才能有所悟;有所悟,才能為我所用;為我所用,才是讀書的目的和價值。
書是讀不完的。有些書匆匆瀏覽一下就行了,別說一目十行了,一下子跳過幾十頁也無妨;有些書要細(xì)讀研讀,別說一目十行了,不僅要一字一句地讀,還要反反復(fù)復(fù)地讀。
?。ㄉ兄?/p>
【草木清芬】


名稱:華椴
分布:隴南、天水、甘南、定西、臨夏
簡介:華椴,喬木。優(yōu)良的蜜源植物,花期6 -7月,果期10 -11月。莖皮纖維堅韌,可代麻用。木材輕軟,易于加工,可制膠合板、火柴桿及造紙。
?。ㄖ参镔Y料由西北師范大學(xué)白增福、陳學(xué)林提供)
- 2025-06-30紙上談兵 | 書齋里出不了將軍,只會讀兵書也就只能打敗仗
- 2025-06-30《從一枚鵝卵石看地球通史》
- 2025-06-18一字千金 | 易一字而予千金的背后,是一字而不可易的自信
- 2025-06-18道聽途說 | 聽人所傳,傳己所聽,皆不可不謹(jǐn)也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