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當城市沉入夢鄉(xiāng),特巡警的工作才剛剛鋪開。為筑牢平安基石,禮縣公安局特巡警大隊全面延長夜間巡邏時間與密度,警燈徹夜閃爍于街巷、湖畔與鬧市邊緣,在暑熱未退的夏夜中,織就一張堅實而溫情的守護之網(wǎng)。
晚上九點的新城公園,水波在微光下輕輕蕩漾,本該靜謐的湖畔卻傳來孩童未歇的嬉鬧。幾個小小的身影,趴在湖邊手持小小的漁網(wǎng)在撈小魚,離幽暗的深水區(qū)不過幾步之遙。教導員趙啟和隊友悄然靠近,沒有刺耳的警笛,只有肩燈和手電筒在夜色中投下柔和的光暈。趙啟緩緩蹲下,視線與孩子們齊平。“嘿,小家伙······”他的聲音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鄭重,“晚上不能在湖邊玩耍,更不能冒險撈魚。白天讓大人帶你們過來玩,好不好?”肩燈的光映在孩子們好奇又略帶怯意的臉上。一個捏著螢火蟲的小男孩仰頭問:“警察叔叔,明天你還會在這里嗎?”趙啟笑了,笑容里帶著疲憊,也帶著堅定:“當然,白天叔叔也會巡邏,保護大家安全。”他目送著孩子們的小手被匆匆趕來的家長緊緊牽住,融入回家的燈火。
時間滑向凌晨。“東新北路有人醉酒倒地,情況不明!”巡邏車疾馳而至,只見一位老人癱坐在地面上,面色潮紅、意識模糊,濃烈的酒氣在寂靜的空氣中彌漫開來。王康穩(wěn)穩(wěn)托住了這位身形佝僂的老人。他輕拍老人的背,聲音放得極低、極緩:“大爺,別急,家在哪兒?我們送您回去。”零碎的詞語、模糊的地址,在王康和隊員們的耐心拼湊下逐漸清晰。路燈將三個人的影子拉長又縮短。王康和隊友一左一右,幾乎是架著老人,在狹窄的樓道里,老人沉重的喘息聲、隊員低聲的提醒“小心臺階”、“慢慢來”。當家門打開,迎接他們的是一張寫滿焦慮和淚痕的臉龐。老人的兒子一把抓住父親的手,哽咽著幾乎說不出完整的話:“…我爸他…要是沒你們…這大半夜的…”他的話音未落,王康和隊友已悄然退入樓道更深的陰影中,制服上的反光條在黑暗中微弱地閃了一下,只留下樓道里未散的酒氣和那份沉甸甸的、無聲的感激。
煙火攤前,化解深夜的灼熱火星。凌晨2點,三幼公園旁邊燒烤攤?cè)寺暆u稀,兩桌食客卻因一點摩擦突然劍拔弩弩張,推搡間杯盤作響。停在路邊巡邏車上的特巡警迅速介入,將面紅耳赤的雙方隔開。“都消消氣!為一句口角動手,想想家人還在等你們平安回去!”特巡警隊員孟貴生的聲音沉穩(wěn)有力。他耐心傾聽雙方陳述,從各自角度分析對錯,指出沖動可能釀成的苦果。燒烤架上最后幾縷青煙飄散,雙方終于松開了攥緊的拳頭,帶著些許慚愧握手言和。攤主擦著沾滿油漬的手,望著特巡警們被汗水浸透的后背融入夜色,長舒一口氣:“這幫年輕人火氣旺,多虧你們來得快啊!”
警燈劃破長夜,腳步丈量安寧。延長巡邏時間,意味著特巡警隊員們舍棄更多休息,在困倦與暑熱的雙重侵襲中堅守崗位。他們制服上析出的鹽霜,是無聲的勛章;他們眼中因缺眠泛起的紅絲,映照著守護的執(zhí)念。正是這份“辛苦我一人,平安千萬家”的信念,支撐著他們在城市最靜謐的時辰,敏銳捕捉每一聲不和諧的雜音,及時伸出每一雙有力的援手。
手記——
從日落黃昏開始,到破曉黎明歸隊,記者的鏡頭跟著禮縣公安特巡警忙碌了一個晚上,鏡頭背后讓我們看到,特巡警的堅守,從來不是冰冷的任務執(zhí)行。俯身對話的耐心,攙扶護送的溫度,情理交融的勸解——每一次干預都浸潤著對生命的尊重與關(guān)懷。延長的是巡邏時間,濃縮的是沉甸甸的責任;揮灑的是汗水,沉淀的是民心安寧的基石。這些夜晚的故事,最終匯成一句無聲的誓言:無論夜色多深,總有一抹警藍醒著,守護萬家燈火,直到晨曦來臨。
- 2025-08-17警燈閃爍護安寧 武都公安“子時警務”筑牢深夜安全屏障
- 2025-08-08讓群眾煩心事有人辦依法辦
- 2025-08-08以高效警務保障優(yōu)化營商環(huán)境
- 2025-08-08法律監(jiān)督擦亮“靜寧蘋果”品牌






